从厕所革命看乡村环境综合整治

2022-04-22 19:30:07 2003 刘亮

    【导语】小厕所,大民生。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提出的重要任务。第三方评估研究公司参与厕所革命,助力乡村环境综合整治。

    北京艾力森中研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艾力森“)通过对全国多个省市乡村环境整治项目的实地调查和研究分析,发现乡村振兴的五大领域里面,环境治理是最突出的痛点。大家都知道人才振兴、产业兴旺等等这些重要,却不一定有深切的体验,但说起农村环境问题,大家就非常有感觉了。垃圾遍地、塑料袋满天飞、污水到处流、蚊虫乱飞的景象实在让人难以接受。在调查时,每每遇到这样的场景,我们心情都是沉重的。

    厕所革命是乡村环境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的厕所革命,是国家主导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2017年开始,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推动,目标是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艾力森涉及到的乡村环境整治系列问题有:传统农业粪尿还田问题;农村旱厕及厕所掏粪使粪便暴露在空气中带来蚊蝇问题;抽水马桶与下水道系统的建设成本问题;化肥的大量使用,不再依赖农家肥,造成土壤板结、酸化问题;水、肥、垃圾分类,农业循环利用与乡村环境安全问题等。

今天重点分享“乡村厕所革命”调查中的探索和发现。

    01    乡村厕所革命总体情况

 

    推广使用卫生厕所是乡村环境治理的关键点

    2011年,南开大学副教授熊培云在《一个村庄里的中国》新书采访时说:中国农村与城市的平均寿命相差了12岁。为什么大家都说农村环境好,但农村居民寿命却这么短?其中,农村地区环境污染带来的居民健康水平下降,是很多人所忽略的重要因素。很多人印象中美丽的青山绿水,其实早已是污染遍地。那些所谓干净的井水和不使用任何化肥农药的绿色食品,可能污染物已经大大超标了。这些污染物的一个重要来源,就是农村厕所造成的。农村厕所改善,是乡村环境治理的核心部分。

图:2019年中国社会统计年鉴公布的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

    在农村、城镇、交通场站、旅游景区四大厕所革命领域中,农村是其中重中之重,也是工作推进最难的地方。根据2019年中国社会统计年鉴公布的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数据可以看到,各省份卫生厕所覆盖率差异很大,部分内地省份卫生厕所覆盖率尚未达到50%,内地农村的改厕工作仍将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农户对改厕的接受情况差异巨大

    在调研中发现,各地因地理、经济条件的差异,用户对改厕的重视程度差异也非常大。福建、广东这些沿海发达地区普遍重视厕所环境。农村自建房中,楼上楼下有三五个厕所,厕所内条件非常好。西北地区厕所条件就差很多,他们认为厕所就是花钱费事的东西,一旦涉及到费用,就变得能省则省起来,甚至政府建设好了新厕所,送给农户用,都不舍得用,不习惯,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对于后期的维护,每次几十块钱的厕所清掏费用也不愿意出。此外改厕后,东北和西北很多农户习惯难改,新旧厕所一起使用。

图:改厕后农村用户厕所使用习惯变化

    从技术层面看,低技术改厕还是主体

    目前农村改厕大量采用三格式、双瓮式、双坑交替式等低端技术方案。北方因为天气寒冷,三格式化粪池很容易损坏,部分地区三格式改厕失败,现在仍旧继续建设新型旱厕。以广泛应用的三格式化粪池为例,这只是一个临时性的妥协方案,化粪池出水口的出水只能达到基本的排放标准,对环境仍是有污染。厨卫的灰水问题也没有解决,厨房洗浴的水仍旧是直接泼洒到户外,污染地下水。加上生活垃圾、废旧电池电器、过期药物等等,造成了严重的农村地下水污染。有的地方,灰水直接排入化粪池,又造成化粪池水体流动,粪便降解不足,排水口排放的水质不能达标等。

    陕西、宁夏、河北、辽宁等缺水地区在局部推广各类“生物降解马桶”,这种产品具有无异味、无化粪池、无下水道、粪便无害化处理等效果。但在实际应用中,产品设备及菌种单价高、耗电、技术不成熟、臭味大、不适应寒冷等因素,只有少量地区进行实验性应用,依靠技术人员努力维持,东北部分试用过的县市已经宣布试点失败。

    长远来看,未来农村地区厕所革命需要新的不依赖下水道的技术,能够同时处理厕所黑水和厨卫灰水。当前已经有一些国内研发或海外引入的新技术产品在进行试点和推广,但受限于设备体积、产品价格等因素,目前还不能大规模推广。

 

02   农村厕所革命的趋势

 

    农村改厕推进战略从全面、快速推进转变为因地因需制宜

    改厕工作最初由卫健委、住建局主抓,后逐渐归拢于农业农村局牵头负责,各相关部门配合工作。中央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指导工作开展,各地改厕都取得了一定成效。农村改厕工作被纳入中央的总体规划。

    但艾力森从调研中发现,部分地方政府在执行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落实指标层层施压,执行标准逐步提高,导致基层改厕任务下达过重,地方乡镇为完成任务指标弄虚作假;技术方案不合理,没有因地制宜,改厕后厕所不能使用,导致改厕失败;追求面子工程,主要财力用于建设城镇路口的高标准厕所,偏远农村却低标准敷衍了事等。

    值得欣慰的是,近两年,中央政策已经有所调整,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从农民实际需求出发推进农村改厕,具备条件的地方可推广水冲式卫生厕所,统筹做好供水保障和污水处理;不具备条件的可建设旱厕”。在模式的选择上,应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宜水则水、宜旱则旱。可以看出,下一阶段农村改厕大致将会围绕因地制宜、后续污水处理这两大主题进行。这是从政策层面为基层松绑,从强调数字到强调实效,对基层来说,是很好的政策导向。

    农村改厕落地从中心村向偏远村落推进

    截至目前,农村人口密集、改厕条件好、改厕成本低的中心村被作为第一批改厕对象已基本完成了改厕,甚至已经铺设了下水道,实现了管网化。现在改厕逐渐向人口少,改厕成本高的偏远村,山区村推进,并伴随着山区村的农村自来水铺设同步进行。

    在改厕向偏远村落推进的过程,也需要注意资源浪费的问题。在农村改厕调研中,“空心化”所造成的改厕工作落实困难是老生常谈的问题。艾力森从对各个县市政府的访谈中了解到,很多地方上级政府部门缺乏对地方实际情况的具体掌握,只是按照在册人口数字,为基层政府设定改厕目标,这个现象在早几年时尤其突出。现实中,很多农村老人大多数时间是进城跟子女生活了,只是老房子还在,农忙时候回来一下,有的甚至只是偶尔年节或婚丧嫁娶才回来。基层政府为了数字好看,要求必须建设多少厕所,但很多房子事实上是空的,这就造成了巨大的浪费。这在新闻上已经有很多报道,很多地方,地面上有一个厕屋,但里面是没有东西的,只有空屋而已。

    农村改厕急需方案型配套政策支撑

    近几年的低技术改厕因建设时间不长,产品结构简单,不需要进行复杂的设备维护等,是目前主要的改厕方案。但是在后期抽粪方面,主要依靠的是县乡补贴的环卫公司,用传统方式抽粪,并回收利用,产业链很短。相比网上公布的各类商业模式,因为农村地区厕所缺乏市区、景区以及交通枢纽厕所的商业价值,抽粪成本高。在实际执行中,以委托模式和政府主导模式为主,PPP模式和以商养厕模式较少。

    值得注意的是,北方部分地区采用的生物降解马桶,但因为缺少厂家的技术力量配套支持,设备损坏后无法及时得到维修,少量试用之后,被用户弃之不用。只有少数地方,依靠厂家和地方改厕负责人的不懈努力,坚持下来。后续商业模式尚不成熟,未来此技术路线堪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