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出租车司机上MBA课

2020-12-25 09:12:43 1973

我要从徐家汇赶去机场,于是匆匆结束了一个会议,在美罗大厦前搜索出租车。一辆大众发现了我,非常专业的、径直的停在我的面前。这一停,于是有了后面的这个让我深感震撼的故事,象上了一堂生动的MBA案例课。为了忠实于这名出租车司机的原意,我凭记忆尽量重复他原来的话。 

“去哪里……好的,机场。我在徐家汇就喜欢做美罗大厦的生意。这里我只做两个地方。美罗大厦,均瑶大厦。你知道吗?接到你之前,我在美罗大厦门口兜了两圈,终于被我看到你了!从写字楼里出来的,肯定去的不近~~~” 

“哦?你很有方法嘛!”我附和了一下。 

“做出租车司机,也要用科学的方法。”他说。我一愣,顿时很有些兴趣“什么科学的方法?” 

“要懂得统计。我做过精确的计算。我说给你听啊。我每天开17个小时的车,每小时成本34.5元……” 

“怎么算出来的?”我追问。 

“你算啊,我每天要交380元,油费大概210元左右。一天17小时,平均每小时固定成本22元,交给公司,平均每小时12.5元油费。这是不是就是34.5元?”,我有些惊讶。我打了10年的车,第一次听到有出租车司机这么计算成本。以前的司机都和我说,每公里成本0.3元,另外每天交多少钱之类的。 

“成本是不能按公里算的,只能按时间算。你看,计价器有一个“检查”功能。你可以看到一天的详细记录。我做过数据分析,每次载客之间的空驶时间平均为7分钟。如果上来一个起步价,10元,大概要开10分钟。也就是每一个10元的客人要花17分钟的成本,就是9.8元。不赚钱啊!如果说做浦东、杭州、青浦的客人是吃饭,做10元的客人连吃菜都算不上,只能算是撒了些味精。” 

强!这位师傅听上去真不象出租车司机,到象是一位成本核算师。“那你怎么办呢?”我更感兴趣了,继续问。看来去机场的路上还能学到新东西。 

“千万不能被客户拉了满街跑。而是通过选择停车的地点,时间,和客户,主动地决定你要去的地方。”我非常惊讶,这听上去很有意思。“有人说做出租车司机是靠运气吃饭的职业。我以为不是。你要站在客户的位置上,从客户的角度去思考。”这句话听上去很专业,有点象很多商业管理培训老师说的“put yourself into others shoes.” 

“给你举个例子,医院门口,一个拿着药的,一个拿着脸盆的,你带哪一个。”我想了想,说不知道。 

“你要带那个拿脸盆的。一般人病小痛的到医院看一看,拿点药,不一定会去很远的医院。拿着脸盆打车的,那是出院的。住院哪有不死人的?今天二楼的谁死了,明天三楼又死了一个。从医院出来的人通常会有一种重获新生的感觉,重新认识生命的意义,健康才最重要。那天这个说:走,去青浦。眼睛都不眨一下。你说他会打车到人民广场,再去做青浦线吗?绝对不会!” 

我不由得开始佩服。 

“再给你举个例子。那天人民广场,三个人在前面招手。一个年轻女子,拿着小包,刚买完东西。还有一对青年男女,一看就是逛街的。第三个是个里面穿绒衬衫的,外面羽绒服的男子,拿着笔记本包。我看一个人只要3秒钟。我毫不犹豫地停在这个男子面前。这个男的上车后说:延安高架、南北高架~~~还没说后面就忍不住问,为什么你毫不犹豫地开到我面前?前面还有两个人,他们要是想上车,我也不好意思和他们抢。我回答说,中午的时候,还有十几分钟就1点了。那个女孩子是中午溜出来买东西的,估计公司很近;那对男女是游客,没拿什么东西,不会去很远;你是出去办事的,拿着笔记本包,一看就是公务。而且这个时候出去,估计应该不会近。那个男的就说,你说对了,去宝山。” 

“那些在超市门口,地铁口打车,穿着睡衣的人可能去很远吗?可能去机场吗?机场也不会让她进啊。” 

有道理!我越听越有意思。 

“很多司机都抱怨,生意不好做啊,油价又涨了啊,都从别人身上找原因。我说,你永远从别人身上找原因,你永远不能提高。从自己身上找找看,问题出在哪里。”这话听起来好熟,好像是“如果你不能改变世界,就改变你自己”,或者Steven Corvey的“影响圈和关注圈”的翻版。“有一次,在南丹路一个人拦车,去田林。后来又有一次,一个人在南丹路拦车,还是去田林。我就问了,怎么你们从南丹路出来的人,很多都是去田林呢?人家说,在南丹路有一个公共汽车总站,我们都是坐公共汽车从浦东到这里,然后搭车去田林的。我恍然大悟。比如你看我们开过的这条路,没有写字楼,没有酒店,什么都没有,只有公共汽车站,站在这里拦车的多半都是刚下公共汽车的,再选择一条最短路经打车。在这里拦车的客户通常不会高于15元。” 

“所以我说,态度决定一切!”我听十几个总裁讲过这句话,第一次听出租车司机这么说。 

“要用科学的方法,统计学来做生意。天天等在地铁站口排队,怎么能赚到钱?每个月就赚500块钱怎么养活老婆孩子?这就是在谋杀啊!慢性谋杀你的全家。要用知识武装自己。学习知识可以把一个人变成聪明的人,一个聪明的人学习知识可以变成很聪明的人。一个很聪明的人学习知识,可以变成天才。” 

“有一次一个人打车去火车站,问怎么走。他说这么这么走。我说慢,上高架,再这么这么走。他说,这就绕远了。我说,没关系,你经常走你有经验,你那么走50块,你按我的走法,等里程表50块了,我就翻表。你只给50快就好了,多的算我的。按你说的那么走要50分钟,我带你这么走只要25分钟。最后,按我的路走,多走了4公里,快了25分钟,我只收了50块。乘客很高兴,省了10元钱左右。这4公里对我来说就是1块多钱的油钱。我相当于用1元多钱买了 25分钟。我刚才说了,我一小时的成本34.5块,我多合算啊!” 

“在大众公司,一般一个司机3、4千,拿回家。做的好的大概5千左右。顶级的司机大概每月能有7000。全大众2万个司机,大概只有2-3个司机,万里挑一,每月能拿到8000以上。我就是这2-3个人中间的一个。而且很稳定,基本不会大的波动。” 

太强了!到此为止,我越来越佩服这个出租车司机。 

“我常常说我是一个快乐的车夫。有人说,你是因为赚的钱多,所以当然快乐。我对他们说,你们正好错了。是因为我有快乐、积极的心态,所以赚的钱多。” 

说的多好啊! 

“要懂得体味工作带给你的美。堵在人民广场的时候,很多司机抱怨,又堵车了!真是倒霉。千万不要这样,用心体会一下这个城市的美,外面有很多漂亮的女孩子经过,非常现代的高楼大厦,虽然买不起,但是却可以用欣赏的眼光去享受。开车去机场,看着两边的绿色,冬天是白色的,多美啊。再看看里程表,100 多了,就更美了!每一样工作都有她美丽的地方,我们要懂得从工作中体会这种美丽。” 

“我10年前是强生公司的总教练。8年前在公司作过三个不同部门的部门经理。后来我不干了,一个月就3、5千块,没意思。就主动来做司机。我愿意做一个快乐的车夫。哈哈哈哈。” 

到了机场,我给他留了一张名片,说:“你有没有兴趣这个星期五,到我办公室,给微软的员工讲一讲你怎么开出租车的?你就当打着表,60公里一小时,你讲多久,我就付你多少钱。给我电话。” 

我迫不及待的在飞机上记录下他这堂生动的MBA课。

 

很有意思。这是微软的一位经理的“亲身”经历。

前些天去上海,问过当地的一位老出租车司机(干了10多年了),他对此的评价是怪怪的,他说:这个人已经不干了,因为他的话说得太大,我们很多司机都找他,要跟着他,看看他是否真是如此。这有炒作的成分,大众出租公司的炒作很厉害的。

他还说:上海现在出租车司机缺的很厉害,因为收入太少,钱都被出租车公司赚去了。

从这个司机谈话的个案,我可以推断,这是出租公司的炒作行为。

 

这件事情我问过微软的朋友,的确是真的而不是炒作。而且那个司机之后是去了微软给员工上了两个小时的课
当然很多司机不满,认为不可能做到那样。我也问过很多司机,但是我觉得他们都没有深入的研究为什么那位司机可以做到这个水平,而他们自己却不行。
一些观点和看法是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的

 

思考是可以,那个司机的事迹也有可能是真的。

就好比一个赤贫的村子里,有人竟能吃上米饭,能说明这个村子很富裕?说明这个吃米饭的农民很有办法?

应当思考一下为什么绝大多数吃不上饭?不然,我们都受到了蒙蔽。

 

很有意思,但是楼上的两位说得好像不是同一个问题。能否展开说说?

 

我觉得同样的事情放在research领域也是一样。有的人喜欢深入研究,从每一个项目里,从每一处信息来源里吸取经验,分析所得。而更大的一部分人只是老板叫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却从来不想想自己可以从里面获得什么。
所以我的point在于,其实在周围环境中,很多东西是已经存在的(就像那位司机去分析打印的时间表,分析每个路人的形态等等)。更为重要的是个人的态度,怎么去挖掘这些潜在的金子。就像那位司机说的,态度决定一切。

 

很有道理。

如果是加了限定条件,那么这个司机的行动确是一个很好的个人营销成功实践,毕竟,我们的绝大多数研究都是在一定的限制下完成的,也就是控制了其他变量,或者说暂时忽略其他变量的影响。

前些天,看到央视新闻频道采访了这位司机,他自己也很不理解为什么同行会对他这么多意见,本来他是好心啊,将自己的经验分享。其他司机师傅的太太埋怨自己的丈夫没本事,是不是藏私房钱了?离婚吧!

他不知道:他的行为很可能会对所有上海出租车司机的经营环境带来巨大的影响。管理层可能会认为:既然有司机能够挣那么多钱,那么现有的各种政策安排就是合理的,司机们是有利可图的,挣不道钱,是因为绝大多数司机“笨”“懒”,因此政策不会改变。

但现实的情况确是:上海出租司机缺口1-2万人。如果有利可图,为什么会出现短缺?管理层也考虑过从外地(山东、河北等劳动力丰富的地方)招收培训大量司机,但是道路的熟练情况以及可能带来的风险(外地人可能滞留上海),令管理层裹足不前。

在司机、出租公司、管理层的三方博弈中,司机无疑是处在弱势,媒体的推波助澜会引导人们向一个方向去思考问题,而忽略了可能更为重要的变量(因素)。

几个不争的事实就是:

1,油价未来几年会继续上涨
2,交通状况几年内不会改善
3,人们需要出租车,而且这个需求几年内是比较稳定的
4,大多数司机仍会像原来一样,按自己的理解和习惯去经营。

我们不能要求所有人都像爱因斯坦那样,因为智商是有差别的,我们同样不能要求所有相声演员人像侯宝林、郭德刚那样,我们也不能要求所有出租司机向这个看齐。

我们不能用统计学里的极值说事儿,顶端看起来很好,但如果他成为标准,就妨碍了绝大多数人的生活和幸福。

在公共政策的制订上,一定要考虑大多数的利益。出租司机的智商、情商、钱商等等在统计学意义上,出现两端的极值非常正常。但他们不能成为标准,进一步说:

最好的、最优的一定不能成为标准,否则就是灾难和对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同意小弟兄的观点,我们不是要把这个司机作为行业的标准,只是要学习他的态度和工作方式。

换成在任何行业包括市场研究行业也一样,都是一个金字塔。在金字塔顶端的可能就只是20%的人,而作为一个学习型的人,怎么去吸收这些人的经验和方法,怎么去彼为我用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

而谈到出租车行业来说,这个司机所引起的蝴蝶效应我觉得的确是在博弈中更加弱化了司机方。不过也总有那些positive的司机会慢慢的借鉴,学习他的方法。这样对于推动整个行业往更科学的方向上去发展也是有一点益处的。

 

 

同意,这个蝴蝶效应总结得非常精辟。

如果没有这只蝴蝶,世界就不会进化。

毕竟,服务水平和收入的均值需要平稳的上升,这也是进化。有时候,突变带来的往往是意想不到的结果。激活休克鱼,使用的也是这种手段吧。


这个例子很好,想说的东西好多。很高兴与你讨论。

 

每个行业在每个阶段都会慢慢从量变积累到质变,只是最终实现质变的通常都是类似的这样一只蝴蝶。而行业的发展带动社会的发展(从影响社会舆论,到involve社会生活,到引起社会观念上的变更)那就是另外的和更大的topic了